「2023 年 App 移動應用創新賽」台灣校園團隊揚名大中華區的絕佳舞台,歡迎全台大專院校學生激發創意思考及實作能力,以 iOS 系統設計開發,並以蘋果公司的產品及開發工具為基礎,設計出極具創意與高實用性的 App 作品。
「App 移動應用創新賽」自 2017 年首度在台創辦以來,屢次於浙江大學所舉辦的大中華區決賽中,奪得一等獎、二等獎……等多項殊榮;且「2023 年 App 移動應用創新賽」不受新冠疫情影響,台灣團隊在主辦單位協助下,採用線上參賽,以視訊方式克服遠距離的時空限制,完成大中華區總決賽比賽,實為不易。
為持續鼓勵全台大學生加入程式設計行列,全台第一間 Apple 區域教育培訓中心-逢甲大學與 Straight A 晶盛科技繼續攜手合作,舉辦 Apple 「第七屆 App 移動應用創新賽」,本屆全台將遴選出前三名決賽隊伍,繼續參加浙江大學舉辦之大中華區「2023 年 App 移動應用創新賽」總決賽,以取得最大殊榮。誠摯邀約各大學師生組成跨系、跨校、跨國聯隊,參與一年一度最盛大 App 競賽,讓台灣校園團隊展現優異的能力,透過與各地團隊的交流與相互學習,進而培育更多程式設計人才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獲選進入決賽之隊伍,需於 6/25 前繳交報名表。如附件二,文件需整併成一個 PDF 檔,檔名稱須同「聯絡人學校_聯絡 人系級_聯絡人姓名_參賽APP名稱」,未滿二十歲者,需再繳交「法定代理人同意書」,任一人未繳交則取消該隊決賽資格,由下一順序之參賽隊伍遞補。
提交決賽現場的提案「簡報檔」、「SOURCE CODE」、「App 宣傳資料(附件三)」,以及 App 宣傳影片檔 180 秒,MP4 格式,需上傳 YouTube 並把網站填入簡報中,請存成一個資料夾,並壓縮成「.zip 檔」,檔案名稱須同「聯絡人學校_聯絡人系級_聯絡人姓名_參賽APP名稱_APP作品」。
於逢甲大學進行決賽,實際展演、答辯及評選,必須使用 Apple 硬體為載具進行展演,設備需自行準備。
台灣決賽所選出最具創新獎、一等獎、二等獎之隊伍得以參加暑期集訓,內容主題包含:設計技能、商業規劃、iOS 開發、前沿技術、參賽經驗、公益思考、社會創新、就業指導...等等。
台灣決賽所選出最具創新獎、一等獎、二等獎之隊伍,由主辦單位贊助機票住宿參加杭州浙江大學所舉辦「 2023 移動應用創新賽」大中華區總決賽。
本次競賽中創意賽道的作品須以 iOS / iPadOS 系統設計開發的應用程序(App)為原型,並須符合 iOS / iPadOS 系統的產品特性。創新賽道的參賽作品須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創性應用程式(App),參賽 App 應基於 iOS / iPadOS 系統設計開發,並須在 iOS / iPadOS 相關設備上順暢運行。鼓勵參賽隊伍下載 Xcode 並且使用 Swift 語言進行開發。
企劃書提交截止日期之前,各參賽隊伍可隨時修改、優化、更新已提交的競賽文件資料。
作品主題須緊扣競賽推薦的應用領域,及社會關注的議題,包括能源、健康醫療、環保、養老、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物流、與社會服務相關的物聯網、食品安全、與社會服務相關的大數據/雲端服務。參賽者可自由命題,自行搜集、獲取相關數據,提供解決方案並能在移動設備上實際運行。參賽隊伍須將參賽作品上傳至本次競賽官方網站。在上傳參賽作品時,各參賽隊需按第八點競賽文件的要求,提交參賽作品相關說明資料。
首次提交參賽作品時,須繳企劃書,如競賽文件企劃書電子檔所規範;進入決賽的參賽隊伍交參賽作品時,選擇創新賽道的作品應包含可在移動裝置中運行的應用程式、SOURCE CODE 、App 宣傳影片檔、現場簡報檔及 App 宣傳文件。選擇創意賽道的必須提交 App 宣傳影片檔、現場簡報檔及 App 宣傳文件。進入決賽公布後,參賽隊伍可對作品進行優化,但不能變更作品主題和內容,並根據決賽要求提供最終作品,參賽作品以作品提交截止日期前提交的最後一版為準。
進入決賽的參賽隊伍,在準決賽現場前,主辦單位將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援。
提交的參賽作品將由大賽評委評審,評審委員將由主辦單位選定,人員包括學校教師(不超過 1/3)以及 Apple、贊助企業人員共同構成(人數總數為奇數),決賽階段,評審委員將由主辦單位在大賽評審委員團隊中抽籤選出,至決賽現場評分。評審將基於以下標準評分,滿分共計 100 分。另鼓勵以影片呈現作品功能性及完整度,提供加分項目參考,最多可加 20 分,若總分超過 100 分,則以 100 分計算。
評分項目(100 分)
創新賽道 分數組成 |
評分項目 | 創意賽道 分數組成 |
|
---|---|---|---|
25 分 | 作品基本参数 | 功能性 | 0 |
可靠性 | |||
流暢性 | |||
40 分 | 作品創新與特色之處 | 設計理念 | 50 分 |
介面設計 | |||
交互設計 | |||
設計的可行性 | |||
25 分 | 前景評估 | 意義:用戶的需求程度 | 40 分 |
價值:市場的歡迎程度 | |||
10 分 | 作品資料完整性和品質 | 資料齊全度(功能說明、原型設計、應用 Demo 等) | 10 分 |
資料品質 |
圖 1
加分項目(20 分)加分項目之評分標準分為四等級,參考如下方列表:
等級 | 定義 | 視覺與思考面 | 請具體說明 |
---|---|---|---|
等級 1 ( 5 分) | 具有想法且有初步展示企劃的能力 | 能透過 Prototype 軟體展示 App 的功能架構規劃與操作流程 |
|
等級 2 ( 10 分) | 能透過 Prototype 軟體展示 App 的功能架構規劃與操作流程,且介面設計具一定的成熟度 | ||
等級 3 ( 15 分) | 具有想法且有初步落實企劃的能力 | 能透過 Xcode 展示 App 的功能架構規劃與操作流程 |
|
等級 4 ( 20 分) | 能透過 Xcode 展示 App 的功能架構規劃與操作流程,且介面設計具一定的成熟度 |
參賽作品篩選及初賽階段作品評審,均採取區域之間評委交叉評審的方式(即參賽學校學生的作品,不會由來自其本校的評委進行評審),決賽階段評委會將對決賽參賽作品進行現場評分。
初賽成績不作為決賽階段評審的依據。
本次競賽的評審結果由評審團審定,並在比賽官方網站公佈。獲獎證書由主辦單位統一印製、頒發。頒獎典禮在決賽評審結束後進行。
獲獎結果公佈後,對獲獎作品保留 10 天的質疑投訴期,投訴者應提供真實姓名、單位、聯繫方式及詳細證據以證明獲獎作品參賽隊伍存在違規行為,主辦單位將在收到實名投訴後進行調查,如確認參賽隊違規,主辦單位將取消該參賽隊伍所獲獎項並重新調整獎項的授予,主辦單位將依法保護投訴人的隱私權益,超過 10 天的質疑投訴期此權利不受影響,參賽者應返還所有得獎獎項。
任何涉嫌作弊行為,一經查出,參賽者將被取消參賽資格。
參賽隊伍/參賽個人在此保證參賽作品的原創性(即所有為本次大賽開發並提交的作品),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識產權或其他權益,同時符合所有適用的法律法規。
參賽隊伍/參賽個人在此保證其在本次大賽期間不會將參賽作品轉讓或許可給任何第三方。
參賽隊伍/參賽個人在此授予各主辦方,不限於本次活動,可以任何形式使用參賽作品進行宣傳、展示和傳播的權利,而無需支付任何使用費或其他費用。
參賽隊伍/參賽個人在此同意各主辦方,於舉辦期間拍攝個人及參賽作品照片及錄像,全部著作財產權讓與各主辦方,可以任何媒體宣傳活動之永久使用的權利,而無需支付任何使用費或其他費用。
參賽隊伍/參賽個人在此保證,若其在本次大賽結束後將參賽作品轉讓給任何第三方、以任何方式許可給任何第三方進行任何形式的使用或對參賽作品進行其他任何形式的處置,其均將確保此等行為涉及的任何第三方書面同意並確認各主辦方仍繼續擁有對參賽作品的前述免費使用權以及在本聲明中涉及的其他任何權利。
參賽隊伍/參賽個人同意對違反前述保證所造成的糾紛或索賠承擔全部責任,保證大賽主辦單位不因此違反遭受任何損失,並補償大賽主辦單位由此遭受的任何損失。
依中華民國稅法規定,獎項金額若超過新台幣 1,000 元,得獎人須依規定填寫個人資料並繳交相關得獎收據,本國籍人士需負擔 10% 之稅額;非本國國民且居留、停留未滿 183 天者,需負擔 20% 稅額,中獎人須繳交身份證正反面影本(非本國國籍人士得以護照、居留證等文件替代)供核對用,且須列入個人所得,得獎者若未成年,請附上戶口名簿及法定代理人之身份證正反面影本。若得獎者無法配合,則視為自動棄權,不具得獎資格。贈品不得轉換、轉讓或折換現金。若獎品適逢Apple新品改款,主辦單位保留以同等級獎品替代原獎品之權利。
主辦單位向參加者蒐集個人資料,蒐集之目的係作為本活動及其衍生之授權或其他相關稽核目的,並作為傳遞將來本活動相關訊息之用。參加者個人資料將由主辦單位暨關係企業或受主辦單位委託代為處理事務之第三人進行處理及利用。參賽者依法得向主辦單位請求查詢、複製、 補充更正、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刪除參加者之個人資料。參賽者得選擇不提供個人資料,但參賽者之參加活動/得獎資格將因程序未完成而視為放棄權。
主辦單位對本章程所有內容擁有最終解釋權,並保留隨時修改或終止本活動之權利。若有其他未盡事宜,則以本競賽網站最終公告之說明為準。
凡參加報名者,視為已閱讀並完全同意遵守本競賽之一切規定。